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流失、骨微结构改变、骨强度下降而容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,多见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,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。
(1) 激素干预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,包括去势骨质疏松模型、甲状旁腺切除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、下丘脑垂体缺陷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、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和布舍瑞林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等;
(2) 废用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,包括单侧肢体废用性模型、悬吊模型、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未骨折的骨骼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、套筒法诱导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和石膏绷带固定诱导骨质疏松模型等;
(3) 营养型骨质疏松模型,包括低钙饮食诱发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、低钠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;
(4) 其它类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,包括维甲酸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、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、链脲佐菌素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、基因工程法诱导和联合造模法诱发的骨质疏松模型等。
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发骨质疏松
(1)实验开始前大鼠随机分组;
(2)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,连续注射5周;
(3)麻醉大鼠,行X射线检测骨密度,骨质密度明显降低。
骨质疏松模型常见的评价包括密度测定法、生物化学指标法、骨形态学法和生物力学法等。衡量一种模型成功与否,必须将4种不同的指标评价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。